浙江樹人大學人文學院茶文化教研室主任關劍平教授介紹說,我國古代的茶人對茶與水的密切關系有著長期的實踐研究,而他們的經驗觀點對于我們今天飲茶選水仍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。
明代許次紓在《茶疏》中這樣記載道:“精茗蘊香,借水而發(fā),無水不可與論茶也”。而另一茶人張大復在《梅花草堂筆談》中更透徹地指出:“茶性必發(fā)于水,八分之茶,遇十分之水,茶亦十分矣;八分之水,試十分之茶,茶只八分耳”??梢娕莶璧乃|好與壞,對茶葉的色、香、味都具有很大影響,特別是對滋味影響極大。
茶中的各種營養(yǎng)成分最終也是通過水的沖泡,經目觀、鼻聞、口嘗的方式來達到目的。如果水質欠佳,不僅茶葉中的許多人體必需營養(yǎng)成分受到污染,而且品茗時也聞不到茶的清香,又嘗不到茶的甘醇,還看不到茶湯的晶瑩。所以,佳茗必須有好水相匹配,方能相得益彰,反之,有了好茶,若不得好水,佳茗也不佳也。
“揚子江心水,蒙山頂上茶”,鎮(zhèn)江金山水與雅安蒙山茶分別是水中和茶中的珍品,二者并列正是出于人們對好水好茶兩相宜的祈愿。
水品貴源活
“泉從石出情更洌,茶自峰生味更圓”,水源決定水質,水的源頭出處也與水品有著密切的聯系。
唐代陸羽在《茶經》“五之煮”中就總結了煮茶用水的經驗,“其水,用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”。與此同時,他還指出溝谷之中,水流不暢,又在炎夏